|
【中国制药网 国内新闻】近年来,河北省不断推出的改革措施,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得到缓解。但要啃下医改这块“硬骨头”,仍有诸多难题待解,药价虚高就是其中之一。如何逼退药价“虚火”,切实降低群众的医药负担,成为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2016年9月5日,省会某医院药房,工作人员为患者取药 河北日报资料图片 赵 威 摄) 1药品定价源头“虚高”如何治? ——处方:建立药品科学定价和核查监管机制 “收取药品‘回扣’,表面上是医德医风问题,但根子却在体制上。”省政协委员、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梁君奎认为,药价虚高原因较为复杂,其附加利益链条涉及诸多方面。“但说到底,还是药品定价和价格核查监管的机制有待改进。” 2016年6月1日起,国家放开了大部分药品的定价权,改为生产经营者自主定价。 “药品价格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梁君奎委员说,“无论谁来定价,都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即便是市场调价,也不能一放了之,药品价格改革需坚持放管结合。” “药价虚高,首先表现在定价时的虚高。”梁君奎委员说,当前,大部分药品尤其普通药品、抢救性药品的价格较正常,虚高问题多出在一些“新药”“独家药”身上。以“新”“独”为卖点,这些药品定价时就注足“水分”。 对此,省政协委员、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医院院长崔树旺有相同感受:“因为难以为企业创造高额利润,临床上不少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消失’了,生产这些药品的企业要么停产,要么通过改变剂型、规格、包装等方式,在‘新瓶装旧酒’后,以‘新药’‘独家药’名义上市,价格大涨。” “控制药价必须从源头定价抓起。”梁君奎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应在控药价和促医药产业发展间找到适度平衡,科学合理地评估药品生产、销售、研制等各个环节的成本,真正建立起科学的药品定价机制和有效的核查监管机制,坚决制止生产企业虚列成本、虚定价格。 针对药品非正常涨价,代表委员们还建议,要严格药品上市审评审批制度,坚决做到审批环节中的公开、透明。加快推进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加强药品价格监管。 2流通环节“水分”如何挤? ——处方:购销“两票制”封堵层层加码 有“医药代表”透露:“一盒出厂价为10元的药品,经过流通公司分销后变成20元,到省级经销商处变成30元,后续的配送公司、医院等诸多环节也要层层加价,到患者手里可能就要近百元。” 药品流通环节太多,且各环节随意性加价,是造成药价虚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降药价‘虚火’,就必须挤出不必要的流通环节所加注的‘水分’。”省政协委员、河北冀德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征奇说。 近日,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多部门印发了《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要求在今年展开试点的基础上,争取2018年在全国推开“两票制”。 所谓“两票制”,就是在药品销售过程中,从药品生产企业到药品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从药品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再开一次发票,此外不再有其他流通环节。据了解,全国目前已有多地出台实施“两票制”的相关政策,有的已正式落地。 “‘两票制’可缩短药品流通环节,消除多余的加价因素,但能不能遏制药价虚高,还要看执行情况。”宋征奇委员建议,应实行企业黑名单制度,对没有实行“两票制”的商家取消销售资质,研究建立集中结算新机制,开设结算账户,确保药款及时支付,降低流通成本。 “医药改革,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梁君奎委员还建议,当前应尽快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建立招标药品价格的严格比对机制,将中标药品价格通过互联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建立招标药品监督平台,对招标药品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虚高招标药价社会举报奖励机制和倒追严惩机制,对因招标带给患者的损失,应由有关责任者或单位等补偿,对招标采购的价格虚高药品,相关的组织招标者必须说明高价中标原因,对无合理理由的必须追责。 崔树旺委员还建议,要实施重点药品监控,规范诊疗行为,建立诊疗合理性评价和处方评测机制,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等,从而降低虚高药价。 3“以药养医”沉疴怎样解? ——处方:“三医联动”让医生薪酬和药品脱钩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医疗总费用中,门诊药费占48.3%,住院药费占36.9%,而英美等国家药费仅占医疗总费用10%左右。 “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对患者来说减负效果明显。”省人大代表、省眼科医院院长张铭连介绍说,2016年11月26日,邢台市城市公立医院开始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除中药饮片外的其他药品都取消药品加成,按进价销售。“拿省眼科医院来说,仅一个多月,医院在药品方面就给患者让利100多万元。” “破除以药养医,是遏制虚高药价的釜底抽薪之举。”但张铭连代表还表示,要破除“以药养医”,仅取消药品加成远远不够,还应在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人事、薪酬等方面深化改革。 为增强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国家当前大力推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河北省也要求各地以“三医联动”为基本路径,改革医药体系,改革医保管理体制,改革医院管理体制等。 “摒弃‘以药养医’,才能为理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腾出空间。”梁君奎委员说,一直以来,医疗服务的价值被忽视,医生的技术劳动价值与其薪酬待遇不相匹配。他建议,政府应在加大对公立医院投入基础上,科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保障医务人员应得待遇,提高他们服务的积极性。 张铭连代表建议,应把公立医院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统筹考虑和谋划,建立适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优化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让医生薪酬和药品脱钩。 “医保在深化医改、促进‘三医联动’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导向作用。”崔树旺委员建议,应充分发挥医保在药品限价采购、配送结算、药品价格谈判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围绕“三医联动”和改革目标,及时调整完善补偿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医疗服务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全省医疗服务大数据库,切实加强医保控费力度。实行医疗费用总额控制,积极开展单病种付费改革、次均费用限额付费等改革。 文章链接:中国制药网 http://www.zyzhan.com/news/Detail/61590.html 【中国制药网 国内新闻】近年来,河北省不断推出的改革措施,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得到缓解。但要啃下医改这块“硬骨头”,仍有诸多难题待解,药价虚高就是其中之一。如何逼退药价“虚火”,切实降低群众的医药负担,成为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2016年9月5日,省会某医院药房,工作人员为患者取药 河北日报资料图片 赵 威 摄) 1药品定价源头“虚高”如何治? ——处方:建立药品科学定价和核查监管机制 “收取药品‘回扣’,表面上是医德医风问题,但根子却在体制上。”省政协委员、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梁君奎认为,药价虚高原因较为复杂,其附加利益链条涉及诸多方面。“但说到底,还是药品定价和价格核查监管的机制有待改进。” 2016年6月1日起,国家放开了大部分药品的定价权,改为生产经营者自主定价。 “药品价格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梁君奎委员说,“无论谁来定价,都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即便是市场调价,也不能一放了之,药品价格改革需坚持放管结合。” “药价虚高,首先表现在定价时的虚高。”梁君奎委员说,当前,大部分药品尤其普通药品、抢救性药品的价格较正常,虚高问题多出在一些“新药”“独家药”身上。以“新”“独”为卖点,这些药品定价时就注足“水分”。 对此,省政协委员、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医院院长崔树旺有相同感受:“因为难以为企业创造高额利润,临床上不少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消失’了,生产这些药品的企业要么停产,要么通过改变剂型、规格、包装等方式,在‘新瓶装旧酒’后,以‘新药’‘独家药’名义上市,价格大涨。” “控制药价必须从源头定价抓起。”梁君奎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应在控药价和促医药产业发展间找到适度平衡,科学合理地评估药品生产、销售、研制等各个环节的成本,真正建立起科学的药品定价机制和有效的核查监管机制,坚决制止生产企业虚列成本、虚定价格。 针对药品非正常涨价,代表委员们还建议,要严格药品上市审评审批制度,坚决做到审批环节中的公开、透明。加快推进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加强药品价格监管。 2流通环节“水分”如何挤? ——处方:购销“两票制”封堵层层加码 有“医药代表”透露:“一盒出厂价为10元的药品,经过流通公司分销后变成20元,到省级经销商处变成30元,后续的配送公司、医院等诸多环节也要层层加价,到患者手里可能就要近百元。” 药品流通环节太多,且各环节随意性加价,是造成药价虚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降药价‘虚火’,就必须挤出不必要的流通环节所加注的‘水分’。”省政协委员、河北冀德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征奇说。 近日,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多部门印发了《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要求在今年展开试点的基础上,争取2018年在全国推开“两票制”。 所谓“两票制”,就是在药品销售过程中,从药品生产企业到药品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从药品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再开一次发票,此外不再有其他流通环节。据了解,全国目前已有多地出台实施“两票制”的相关政策,有的已正式落地。 “‘两票制’可缩短药品流通环节,消除多余的加价因素,但能不能遏制药价虚高,还要看执行情况。”宋征奇委员建议,应实行企业黑名单制度,对没有实行“两票制”的商家取消销售资质,研究建立集中结算新机制,开设结算账户,确保药款及时支付,降低流通成本。 “医药改革,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梁君奎委员还建议,当前应尽快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建立招标药品价格的严格比对机制,将中标药品价格通过互联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建立招标药品监督平台,对招标药品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虚高招标药价社会举报奖励机制和倒追严惩机制,对因招标带给患者的损失,应由有关责任者或单位等补偿,对招标采购的价格虚高药品,相关的组织招标者必须说明高价中标原因,对无合理理由的必须追责。 崔树旺委员还建议,要实施重点药品监控,规范诊疗行为,建立诊疗合理性评价和处方评测机制,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等,从而降低虚高药价。 3“以药养医”沉疴怎样解? ——处方:“三医联动”让医生薪酬和药品脱钩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医疗总费用中,门诊药费占48.3%,住院药费占36.9%,而英美等国家药费仅占医疗总费用10%左右。 “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对患者来说减负效果明显。”省人大代表、省眼科医院院长张铭连介绍说,2016年11月26日,邢台市城市公立医院开始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除中药饮片外的其他药品都取消药品加成,按进价销售。“拿省眼科医院来说,仅一个多月,医院在药品方面就给患者让利100多万元。” “破除以药养医,是遏制虚高药价的釜底抽薪之举。”但张铭连代表还表示,要破除“以药养医”,仅取消药品加成远远不够,还应在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人事、薪酬等方面深化改革。 为增强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国家当前大力推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河北省也要求各地以“三医联动”为基本路径,改革医药体系,改革医保管理体制,改革医院管理体制等。 “摒弃‘以药养医’,才能为理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腾出空间。”梁君奎委员说,一直以来,医疗服务的价值被忽视,医生的技术劳动价值与其薪酬待遇不相匹配。他建议,政府应在加大对公立医院投入基础上,科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保障医务人员应得待遇,提高他们服务的积极性。 张铭连代表建议,应把公立医院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统筹考虑和谋划,建立适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优化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让医生薪酬和药品脱钩。 “医保在深化医改、促进‘三医联动’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导向作用。”崔树旺委员建议,应充分发挥医保在药品限价采购、配送结算、药品价格谈判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围绕“三医联动”和改革目标,及时调整完善补偿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医疗服务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全省医疗服务大数据库,切实加强医保控费力度。实行医疗费用总额控制,积极开展单病种付费改革、次均费用限额付费等改革。 文章链接:中国制药网 http://www.zyzhan.com/news/Detail/61590.html 【中国制药网 国内新闻】近年来,河北省不断推出的改革措施,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得到缓解。但要啃下医改这块“硬骨头”,仍有诸多难题待解,药价虚高就是其中之一。如何逼退药价“虚火”,切实降低群众的医药负担,成为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2016年9月5日,省会某医院药房,工作人员为患者取药 河北日报资料图片 赵 威 摄) 1药品定价源头“虚高”如何治? ——处方:建立药品科学定价和核查监管机制 “收取药品‘回扣’,表面上是医德医风问题,但根子却在体制上。”省政协委员、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梁君奎认为,药价虚高原因较为复杂,其附加利益链条涉及诸多方面。“但说到底,还是药品定价和价格核查监管的机制有待改进。” 2016年6月1日起,国家放开了大部分药品的定价权,改为生产经营者自主定价。 “药品价格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梁君奎委员说,“无论谁来定价,都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即便是市场调价,也不能一放了之,药品价格改革需坚持放管结合。” “药价虚高,首先表现在定价时的虚高。”梁君奎委员说,当前,大部分药品尤其普通药品、抢救性药品的价格较正常,虚高问题多出在一些“新药”“独家药”身上。以“新”“独”为卖点,这些药品定价时就注足“水分”。 对此,省政协委员、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医院院长崔树旺有相同感受:“因为难以为企业创造高额利润,临床上不少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消失’了,生产这些药品的企业要么停产,要么通过改变剂型、规格、包装等方式,在‘新瓶装旧酒’后,以‘新药’‘独家药’名义上市,价格大涨。” “控制药价必须从源头定价抓起。”梁君奎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应在控药价和促医药产业发展间找到适度平衡,科学合理地评估药品生产、销售、研制等各个环节的成本,真正建立起科学的药品定价机制和有效的核查监管机制,坚决制止生产企业虚列成本、虚定价格。 针对药品非正常涨价,代表委员们还建议,要严格药品上市审评审批制度,坚决做到审批环节中的公开、透明。加快推进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加强药品价格监管。 2流通环节“水分”如何挤? ——处方:购销“两票制”封堵层层加码 有“医药代表”透露:“一盒出厂价为10元的药品,经过流通公司分销后变成20元,到省级经销商处变成30元,后续的配送公司、医院等诸多环节也要层层加价,到患者手里可能就要近百元。” 药品流通环节太多,且各环节随意性加价,是造成药价虚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降药价‘虚火’,就必须挤出不必要的流通环节所加注的‘水分’。”省政协委员、河北冀德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征奇说。 近日,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多部门印发了《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要求在今年展开试点的基础上,争取2018年在全国推开“两票制”。 所谓“两票制”,就是在药品销售过程中,从药品生产企业到药品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从药品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再开一次发票,此外不再有其他流通环节。据了解,全国目前已有多地出台实施“两票制”的相关政策,有的已正式落地。 “‘两票制’可缩短药品流通环节,消除多余的加价因素,但能不能遏制药价虚高,还要看执行情况。”宋征奇委员建议,应实行企业黑名单制度,对没有实行“两票制”的商家取消销售资质,研究建立集中结算新机制,开设结算账户,确保药款及时支付,降低流通成本。 “医药改革,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梁君奎委员还建议,当前应尽快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建立招标药品价格的严格比对机制,将中标药品价格通过互联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建立招标药品监督平台,对招标药品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虚高招标药价社会举报奖励机制和倒追严惩机制,对因招标带给患者的损失,应由有关责任者或单位等补偿,对招标采购的价格虚高药品,相关的组织招标者必须说明高价中标原因,对无合理理由的必须追责。 崔树旺委员还建议,要实施重点药品监控,规范诊疗行为,建立诊疗合理性评价和处方评测机制,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等,从而降低虚高药价。 3“以药养医”沉疴怎样解? ——处方:“三医联动”让医生薪酬和药品脱钩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医疗总费用中,门诊药费占48.3%,住院药费占36.9%,而英美等国家药费仅占医疗总费用10%左右。 “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对患者来说减负效果明显。”省人大代表、省眼科医院院长张铭连介绍说,2016年11月26日,邢台市城市公立医院开始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除中药饮片外的其他药品都取消药品加成,按进价销售。“拿省眼科医院来说,仅一个多月,医院在药品方面就给患者让利100多万元。” “破除以药养医,是遏制虚高药价的釜底抽薪之举。”但张铭连代表还表示,要破除“以药养医”,仅取消药品加成远远不够,还应在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人事、薪酬等方面深化改革。 为增强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国家当前大力推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河北省也要求各地以“三医联动”为基本路径,改革医药体系,改革医保管理体制,改革医院管理体制等。 “摒弃‘以药养医’,才能为理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腾出空间。”梁君奎委员说,一直以来,医疗服务的价值被忽视,医生的技术劳动价值与其薪酬待遇不相匹配。他建议,政府应在加大对公立医院投入基础上,科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保障医务人员应得待遇,提高他们服务的积极性。 张铭连代表建议,应把公立医院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统筹考虑和谋划,建立适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优化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让医生薪酬和药品脱钩。 “医保在深化医改、促进‘三医联动’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导向作用。”崔树旺委员建议,应充分发挥医保在药品限价采购、配送结算、药品价格谈判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围绕“三医联动”和改革目标,及时调整完善补偿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医疗服务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全省医疗服务大数据库,切实加强医保控费力度。实行医疗费用总额控制,积极开展单病种付费改革、次均费用限额付费等改革。 文章链接:中国制药网 http://www.zyzhan.com/news/Detail/61590.html 【中国制药网 国内新闻】近年来,河北省不断推出的改革措施,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得到缓解。但要啃下医改这块“硬骨头”,仍有诸多难题待解,药价虚高就是其中之一。如何逼退药价“虚火”,切实降低群众的医药负担,成为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2016年9月5日,省会某医院药房,工作人员为患者取药 河北日报资料图片 赵 威 摄) 1药品定价源头“虚高”如何治? ——处方:建立药品科学定价和核查监管机制 “收取药品‘回扣’,表面上是医德医风问题,但根子却在体制上。”省政协委员、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梁君奎认为,药价虚高原因较为复杂,其附加利益链条涉及诸多方面。“但说到底,还是药品定价和价格核查监管的机制有待改进。” 2016年6月1日起,国家放开了大部分药品的定价权,改为生产经营者自主定价。 “药品价格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梁君奎委员说,“无论谁来定价,都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即便是市场调价,也不能一放了之,药品价格改革需坚持放管结合。” “药价虚高,首先表现在定价时的虚高。”梁君奎委员说,当前,大部分药品尤其普通药品、抢救性药品的价格较正常,虚高问题多出在一些“新药”“独家药”身上。以“新”“独”为卖点,这些药品定价时就注足“水分”。 对此,省政协委员、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医院院长崔树旺有相同感受:“因为难以为企业创造高额利润,临床上不少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消失’了,生产这些药品的企业要么停产,要么通过改变剂型、规格、包装等方式,在‘新瓶装旧酒’后,以‘新药’‘独家药’名义上市,价格大涨。” “控制药价必须从源头定价抓起。”梁君奎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应在控药价和促医药产业发展间找到适度平衡,科学合理地评估药品生产、销售、研制等各个环节的成本,真正建立起科学的药品定价机制和有效的核查监管机制,坚决制止生产企业虚列成本、虚定价格。 针对药品非正常涨价,代表委员们还建议,要严格药品上市审评审批制度,坚决做到审批环节中的公开、透明。加快推进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加强药品价格监管。 2流通环节“水分”如何挤? ——处方:购销“两票制”封堵层层加码 有“医药代表”透露:“一盒出厂价为10元的药品,经过流通公司分销后变成20元,到省级经销商处变成30元,后续的配送公司、医院等诸多环节也要层层加价,到患者手里可能就要近百元。” 药品流通环节太多,且各环节随意性加价,是造成药价虚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降药价‘虚火’,就必须挤出不必要的流通环节所加注的‘水分’。”省政协委员、河北冀德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征奇说。 近日,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多部门印发了《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要求在今年展开试点的基础上,争取2018年在全国推开“两票制”。 所谓“两票制”,就是在药品销售过程中,从药品生产企业到药品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从药品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再开一次发票,此外不再有其他流通环节。据了解,全国目前已有多地出台实施“两票制”的相关政策,有的已正式落地。 “‘两票制’可缩短药品流通环节,消除多余的加价因素,但能不能遏制药价虚高,还要看执行情况。”宋征奇委员建议,应实行企业黑名单制度,对没有实行“两票制”的商家取消销售资质,研究建立集中结算新机制,开设结算账户,确保药款及时支付,降低流通成本。 “医药改革,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梁君奎委员还建议,当前应尽快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建立招标药品价格的严格比对机制,将中标药品价格通过互联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建立招标药品监督平台,对招标药品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虚高招标药价社会举报奖励机制和倒追严惩机制,对因招标带给患者的损失,应由有关责任者或单位等补偿,对招标采购的价格虚高药品,相关的组织招标者必须说明高价中标原因,对无合理理由的必须追责。 崔树旺委员还建议,要实施重点药品监控,规范诊疗行为,建立诊疗合理性评价和处方评测机制,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等,从而降低虚高药价。 3“以药养医”沉疴怎样解? ——处方:“三医联动”让医生薪酬和药品脱钩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医疗总费用中,门诊药费占48.3%,住院药费占36.9%,而英美等国家药费仅占医疗总费用10%左右。 “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对患者来说减负效果明显。”省人大代表、省眼科医院院长张铭连介绍说,2016年11月26日,邢台市城市公立医院开始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除中药饮片外的其他药品都取消药品加成,按进价销售。“拿省眼科医院来说,仅一个多月,医院在药品方面就给患者让利100多万元。” “破除以药养医,是遏制虚高药价的釜底抽薪之举。”但张铭连代表还表示,要破除“以药养医”,仅取消药品加成远远不够,还应在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人事、薪酬等方面深化改革。 为增强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国家当前大力推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河北省也要求各地以“三医联动”为基本路径,改革医药体系,改革医保管理体制,改革医院管理体制等。 “摒弃‘以药养医’,才能为理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腾出空间。”梁君奎委员说,一直以来,医疗服务的价值被忽视,医生的技术劳动价值与其薪酬待遇不相匹配。他建议,政府应在加大对公立医院投入基础上,科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保障医务人员应得待遇,提高他们服务的积极性。 张铭连代表建议,应把公立医院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统筹考虑和谋划,建立适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优化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让医生薪酬和药品脱钩。 “医保在深化医改、促进‘三医联动’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导向作用。”崔树旺委员建议,应充分发挥医保在药品限价采购、配送结算、药品价格谈判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围绕“三医联动”和改革目标,及时调整完善补偿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医疗服务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全省医疗服务大数据库,切实加强医保控费力度。实行医疗费用总额控制,积极开展单病种付费改革、次均费用限额付费等改革。 文章链接:中国制药网 http://www.zyzhan.com/news/Detail/61590.html 【中国制药网 国内新闻】近年来,河北省不断推出的改革措施,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得到缓解。但要啃下医改这块“硬骨头”,仍有诸多难题待解,药价虚高就是其中之一。如何逼退药价“虚火”,切实降低群众的医药负担,成为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2016年9月5日,省会某医院药房,工作人员为患者取药 河北日报资料图片 赵 威 摄) 1药品定价源头“虚高”如何治? ——处方:建立药品科学定价和核查监管机制 “收取药品‘回扣’,表面上是医德医风问题,但根子却在体制上。”省政协委员、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梁君奎认为,药价虚高原因较为复杂,其附加利益链条涉及诸多方面。“但说到底,还是药品定价和价格核查监管的机制有待改进。” 2016年6月1日起,国家放开了大部分药品的定价权,改为生产经营者自主定价。 “药品价格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梁君奎委员说,“无论谁来定价,都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即便是市场调价,也不能一放了之,药品价格改革需坚持放管结合。” “药价虚高,首先表现在定价时的虚高。”梁君奎委员说,当前,大部分药品尤其普通药品、抢救性药品的价格较正常,虚高问题多出在一些“新药”“独家药”身上。以“新”“独”为卖点,这些药品定价时就注足“水分”。 对此,省政协委员、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医院院长崔树旺有相同感受:“因为难以为企业创造高额利润,临床上不少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消失’了,生产这些药品的企业要么停产,要么通过改变剂型、规格、包装等方式,在‘新瓶装旧酒’后,以‘新药’‘独家药’名义上市,价格大涨。” “控制药价必须从源头定价抓起。”梁君奎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应在控药价和促医药产业发展间找到适度平衡,科学合理地评估药品生产、销售、研制等各个环节的成本,真正建立起科学的药品定价机制和有效的核查监管机制,坚决制止生产企业虚列成本、虚定价格。 针对药品非正常涨价,代表委员们还建议,要严格药品上市审评审批制度,坚决做到审批环节中的公开、透明。加快推进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加强药品价格监管。 2流通环节“水分”如何挤? ——处方:购销“两票制”封堵层层加码 有“医药代表”透露:“一盒出厂价为10元的药品,经过流通公司分销后变成20元,到省级经销商处变成30元,后续的配送公司、医院等诸多环节也要层层加价,到患者手里可能就要近百元。” 药品流通环节太多,且各环节随意性加价,是造成药价虚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降药价‘虚火’,就必须挤出不必要的流通环节所加注的‘水分’。”省政协委员、河北冀德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征奇说。 近日,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多部门印发了《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要求在今年展开试点的基础上,争取2018年在全国推开“两票制”。 所谓“两票制”,就是在药品销售过程中,从药品生产企业到药品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从药品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再开一次发票,此外不再有其他流通环节。据了解,全国目前已有多地出台实施“两票制”的相关政策,有的已正式落地。 “‘两票制’可缩短药品流通环节,消除多余的加价因素,但能不能遏制药价虚高,还要看执行情况。”宋征奇委员建议,应实行企业黑名单制度,对没有实行“两票制”的商家取消销售资质,研究建立集中结算新机制,开设结算账户,确保药款及时支付,降低流通成本。 “医药改革,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梁君奎委员还建议,当前应尽快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建立招标药品价格的严格比对机制,将中标药品价格通过互联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建立招标药品监督平台,对招标药品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虚高招标药价社会举报奖励机制和倒追严惩机制,对因招标带给患者的损失,应由有关责任者或单位等补偿,对招标采购的价格虚高药品,相关的组织招标者必须说明高价中标原因,对无合理理由的必须追责。 崔树旺委员还建议,要实施重点药品监控,规范诊疗行为,建立诊疗合理性评价和处方评测机制,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等,从而降低虚高药价。 3“以药养医”沉疴怎样解? ——处方:“三医联动”让医生薪酬和药品脱钩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医疗总费用中,门诊药费占48.3%,住院药费占36.9%,而英美等国家药费仅占医疗总费用10%左右。 “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对患者来说减负效果明显。”省人大代表、省眼科医院院长张铭连介绍说,2016年11月26日,邢台市城市公立医院开始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除中药饮片外的其他药品都取消药品加成,按进价销售。“拿省眼科医院来说,仅一个多月,医院在药品方面就给患者让利100多万元。” “破除以药养医,是遏制虚高药价的釜底抽薪之举。”但张铭连代表还表示,要破除“以药养医”,仅取消药品加成远远不够,还应在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人事、薪酬等方面深化改革。 为增强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国家当前大力推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河北省也要求各地以“三医联动”为基本路径,改革医药体系,改革医保管理体制,改革医院管理体制等。 “摒弃‘以药养医’,才能为理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腾出空间。”梁君奎委员说,一直以来,医疗服务的价值被忽视,医生的技术劳动价值与其薪酬待遇不相匹配。他建议,政府应在加大对公立医院投入基础上,科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保障医务人员应得待遇,提高他们服务的积极性。 张铭连代表建议,应把公立医院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统筹考虑和谋划,建立适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优化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让医生薪酬和药品脱钩。 “医保在深化医改、促进‘三医联动’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导向作用。”崔树旺委员建议,应充分发挥医保在药品限价采购、配送结算、药品价格谈判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围绕“三医联动”和改革目标,及时调整完善补偿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医疗服务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全省医疗服务大数据库,切实加强医保控费力度。实行医疗费用总额控制,积极开展单病种付费改革、次均费用限额付费等改革。 文章链接:中国制药网 http://www.zyzhan.com/news/Detail/61590.html 【中国制药网 国内新闻】近年来,河北省不断推出的改革措施,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得到缓解。但要啃下医改这块“硬骨头”,仍有诸多难题待解,药价虚高就是其中之一。如何逼退药价“虚火”,切实降低群众的医药负担,成为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2016年9月5日,省会某医院药房,工作人员为患者取药 河北日报资料图片 赵 威 摄) 1药品定价源头“虚高”如何治? ——处方:建立药品科学定价和核查监管机制 “收取药品‘回扣’,表面上是医德医风问题,但根子却在体制上。”省政协委员、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梁君奎认为,药价虚高原因较为复杂,其附加利益链条涉及诸多方面。“但说到底,还是药品定价和价格核查监管的机制有待改进。” 2016年6月1日起,国家放开了大部分药品的定价权,改为生产经营者自主定价。 “药品价格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梁君奎委员说,“无论谁来定价,都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即便是市场调价,也不能一放了之,药品价格改革需坚持放管结合。” “药价虚高,首先表现在定价时的虚高。”梁君奎委员说,当前,大部分药品尤其普通药品、抢救性药品的价格较正常,虚高问题多出在一些“新药”“独家药”身上。以“新”“独”为卖点,这些药品定价时就注足“水分”。 对此,省政协委员、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医院院长崔树旺有相同感受:“因为难以为企业创造高额利润,临床上不少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消失’了,生产这些药品的企业要么停产,要么通过改变剂型、规格、包装等方式,在‘新瓶装旧酒’后,以‘新药’‘独家药’名义上市,价格大涨。” “控制药价必须从源头定价抓起。”梁君奎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应在控药价和促医药产业发展间找到适度平衡,科学合理地评估药品生产、销售、研制等各个环节的成本,真正建立起科学的药品定价机制和有效的核查监管机制,坚决制止生产企业虚列成本、虚定价格。 针对药品非正常涨价,代表委员们还建议,要严格药品上市审评审批制度,坚决做到审批环节中的公开、透明。加快推进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加强药品价格监管。 2流通环节“水分”如何挤? ——处方:购销“两票制”封堵层层加码 有“医药代表”透露:“一盒出厂价为10元的药品,经过流通公司分销后变成20元,到省级经销商处变成30元,后续的配送公司、医院等诸多环节也要层层加价,到患者手里可能就要近百元。” 药品流通环节太多,且各环节随意性加价,是造成药价虚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降药价‘虚火’,就必须挤出不必要的流通环节所加注的‘水分’。”省政协委员、河北冀德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征奇说。 近日,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多部门印发了《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要求在今年展开试点的基础上,争取2018年在全国推开“两票制”。 所谓“两票制”,就是在药品销售过程中,从药品生产企业到药品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从药品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再开一次发票,此外不再有其他流通环节。据了解,全国目前已有多地出台实施“两票制”的相关政策,有的已正式落地。 “‘两票制’可缩短药品流通环节,消除多余的加价因素,但能不能遏制药价虚高,还要看执行情况。”宋征奇委员建议,应实行企业黑名单制度,对没有实行“两票制”的商家取消销售资质,研究建立集中结算新机制,开设结算账户,确保药款及时支付,降低流通成本。 “医药改革,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梁君奎委员还建议,当前应尽快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建立招标药品价格的严格比对机制,将中标药品价格通过互联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建立招标药品监督平台,对招标药品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虚高招标药价社会举报奖励机制和倒追严惩机制,对因招标带给患者的损失,应由有关责任者或单位等补偿,对招标采购的价格虚高药品,相关的组织招标者必须说明高价中标原因,对无合理理由的必须追责。 崔树旺委员还建议,要实施重点药品监控,规范诊疗行为,建立诊疗合理性评价和处方评测机制,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等,从而降低虚高药价。 3“以药养医”沉疴怎样解? ——处方:“三医联动”让医生薪酬和药品脱钩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医疗总费用中,门诊药费占48.3%,住院药费占36.9%,而英美等国家药费仅占医疗总费用10%左右。 “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对患者来说减负效果明显。”省人大代表、省眼科医院院长张铭连介绍说,2016年11月26日,邢台市城市公立医院开始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除中药饮片外的其他药品都取消药品加成,按进价销售。“拿省眼科医院来说,仅一个多月,医院在药品方面就给患者让利100多万元。” “破除以药养医,是遏制虚高药价的釜底抽薪之举。”但张铭连代表还表示,要破除“以药养医”,仅取消药品加成远远不够,还应在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人事、薪酬等方面深化改革。 为增强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国家当前大力推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河北省也要求各地以“三医联动”为基本路径,改革医药体系,改革医保管理体制,改革医院管理体制等。 “摒弃‘以药养医’,才能为理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腾出空间。”梁君奎委员说,一直以来,医疗服务的价值被忽视,医生的技术劳动价值与其薪酬待遇不相匹配。他建议,政府应在加大对公立医院投入基础上,科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保障医务人员应得待遇,提高他们服务的积极性。 张铭连代表建议,应把公立医院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统筹考虑和谋划,建立适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优化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让医生薪酬和药品脱钩。 “医保在深化医改、促进‘三医联动’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导向作用。”崔树旺委员建议,应充分发挥医保在药品限价采购、配送结算、药品价格谈判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围绕“三医联动”和改革目标,及时调整完善补偿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医疗服务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全省医疗服务大数据库,切实加强医保控费力度。实行医疗费用总额控制,积极开展单病种付费改革、次均费用限额付费等改革。 文章链接:中国制药网 http://www.zyzhan.com/news/Detail/61590.html 【中国制药网 国内新闻】近年来,河北省不断推出的改革措施,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得到缓解。但要啃下医改这块“硬骨头”,仍有诸多难题待解,药价虚高就是其中之一。如何逼退药价“虚火”,切实降低群众的医药负担,成为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2016年9月5日,省会某医院药房,工作人员为患者取药 河北日报资料图片 赵 威 摄) 1药品定价源头“虚高”如何治? ——处方:建立药品科学定价和核查监管机制 “收取药品‘回扣’,表面上是医德医风问题,但根子却在体制上。”省政协委员、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梁君奎认为,药价虚高原因较为复杂,其附加利益链条涉及诸多方面。“但说到底,还是药品定价和价格核查监管的机制有待改进。” 2016年6月1日起,国家放开了大部分药品的定价权,改为生产经营者自主定价。 文章链接:中国制药网 http://www.zyzhan.com/news/Detail/61590.html
日前,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新型的潜在药物或能降低高达90%的黑色素瘤细胞的扩散。这种人工小分子化合物能够对黑色素肿瘤细胞中产生RNA分子和特定蛋白质的基因的活性进行靶向作用,特殊的基因活性(或转录过程)能够诱发黑色素瘤扩散,但研究者开发的新型化合物能够有效对其进行抑制,截止到目前为止,很少有药物化合物能够达到这种目的。 研究者Richard Neubig表示,开发阻断基因活性的小分子药物对我们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为基因活性能够作为一种信号机制,其对于黑色素瘤的进展情况非常重要;本文研究中我们所开发的化合物就是其中一种,其能够潜在地治疗多种硬皮病,当然还能够有效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硬皮病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自身免疫疾病,其会引发皮肤组织以及多种器官硬化,在硬皮病中产生纤维化或皮肤增厚的相同机制往往会诱发癌症的产生和扩散。 如今小分子药物占到了90%以上的药物市场,研究者认为,本文研究仅仅是早期发现,他们开发的这种新型小分子药物能够有效抵御致死性的皮肤癌,据估计这种皮肤癌没年大约会引发1万人死亡。appleton说道,黑色素瘤是一种致死性的皮肤癌,在美国每年大约有7.6万新增患者,该病具有如此致死性是因为其能够在全身迅速扩散并且攻击机体中较远距离的器官,比如大脑和肺部等。 研究者指出,这种新型化合物能够阻断黑色素瘤细胞中一种名为心肌素相关转录因子(MRTFs)的蛋白开启基因转录过程,而这些触发蛋白又能够被另一种名为RhoC(Ras同源性C)的蛋白所开启,RhoC蛋白存在于信号通路中,其能够促进疾病在机体中快速扩散。这种新型化合物能够降低85%至90%的黑色素瘤的转移,同时研究者还发现,这种潜在的药物还能够明显降低注射人类黑色素瘤细胞的小鼠肺部中肿瘤的转移。 研究者Neubig表示,我们利用完整的黑色素瘤细胞来对化学抑制剂进行筛选,这或许就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有效阻断RhoC通路的化合物。而阻断整个通路就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发现MRTF信号蛋白可以用作新型的药物靶点。阐明这种通路在哪些患者机体中处于开启状态对于后期开发新型化合物非常关键,因为这或许能够帮助研究者确定哪些病人最能够因摄入药物而获益,当上述通路处于开启状态,新型化合物就能够有效关闭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并且抑制疾病进展,因此MRTF蛋白的激活或许就能够作为一种新型标志物来帮助确定患者出现黑色素瘤的风险。 研究者指出,如果疾病发现的早,患者死亡的风险仅为2%,如果发现地晚,则死亡率就会达到84%。因黑色素瘤死亡的大部分人都是由于疾病发生了扩散,本文中研究者发现的新型化合物能够潜在地阻断癌症的转移并且增加患者的生存率。 |